2022年10月19日上午,第123次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读书讨论会在yl23455永利官网305举行。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2019级博士生杜霞分享了De Giorgi 等人在2020年发表于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的论文,并以该论文为基础,系统介绍了社会网络效应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在经济学领域中的具体应用。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部分师生参加了此次讨论会。
首先,杜霞详细介绍了社会网络效应研究的基本范式,包括构成社会网络的基本要素、社会网络结构特征以及社会网络效应识别等。社会网络研究中的一大难点在于因果关系的识别。尽管经典的线性均值模型能够简洁明了地刻画社会网络背景下的个体行为,但该模型无法分离内生网络效应(群体行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与外生网络效应(也称为情景效应,即群体外生特征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也无法将相关效应(共同特征导致群组内个体行为的相似性)剥离出来。针对上述问题,杜霞介绍了前沿研究中几类常见的处理方法。
(图 讨论会现场)
随后,杜霞以Consumption Network Effects一文为例,深入阐述了工具变量法和面板数据在解决上述识别问题中的应用。该文章匹配丹麦的税收数据和劳动力市场调查数据,构建生命周期消费模型研究消费网络效应背后的经济学机制。该数据能够匹配家庭成员与同事的信息,从而构造出“部分重叠”的同事网络,为网络效应的识别提供依据。具体而言,家庭i的消费决策由丈夫和妻子共同做出,因此会受到丈夫和妻子各自的同事的消费行为影响。而同事配偶的同事与家庭i无直接相关关系,因此可以作为有效的工具变量解决识别中的内生性问题。从理论上来说,同伴消费对个体消费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实现:跨期消费安排、期内消费配置以及风险分担。通过分析决定跨期消费的欧拉方程、期内消费配置的需求方程以及实际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文章发现同事的消费行为不会影响期内个体消费在不同商品之间的配置,但会影响个体跨期消费安排,并且这种影响不是通过风险分担机制实现的。
最后,杜霞从社会网络结构和福利分析的角度进一步讨论了消费刺激政策的效果。文章模拟政府补贴高消费人群、政府随机补贴、政府补贴低消费人群等财政补贴政策,以及高消费人群补贴低消费人群的再分配政策对社会消费的刺激作用。结果表明,尽管再分配政策没有带来最大的社会网络效应,但能够最大限度地刺激消费,减少不同群体之间的消费差异。
本次研究讨论的话题引起了老师和同学们浓厚的兴趣。在杜霞分享期间,在座师生对该领域的研究方法、模型设定以及政策分析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此次讨论会使大家了解了社会网络效应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杜霞 供稿;刘佳程 供图;姚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