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yl23455永利官网博士后)
2016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了“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同时勾勒出未来“十三五”期间发展的蓝图,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深化改革是动力,实现新旧发展动能转换时目标,而金融改革在整个经济改革全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很有必要厘清当前形势,明确现实问题,制定合理战略,有效推进金融领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一、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分化
全球经济弱复苏,走势出现分化,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交叉感染风险上升,对我国影响的风险增大。一是全球经济活动和需求持续减弱。反映国际贸易和经济的领先指标波罗的海干散货综合运费指数创30年来新低,较2015年初下降38%。二是发达经济体稳步复苏,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分化明显。美国的复苏势头相对良好,但劳动参与率低、制造业疲软。欧元区经济发展仍受通缩、公共债务等因素拖累。拉美、非洲、中亚等地区的大宗商品出口国经济表现较为低迷。印度、越南等国则加快宏观政策调整和改革力度,经济有所反弹。三是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交叉感染风险上升。一些经济体面临增长放缓、债务负担急剧上升等问题,对国内外金融环境变化更加敏感,再加上地缘政治冲突,交叉感染风险上升,不排除“黑天鹅”事件发生。国际复杂形势增加了国内稳增长调结构的难度,不仅直接影响出口,也对国内工业品价格、利率、汇率等造成影响,并给国内宏观以及“一带一路”等政策带来挑战。
国内经济运行有望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转型升级效果初现,但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需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化解。截至2015年12月初,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铁矿石、有色金属八大行业的生产价格指数(PPI)已连续40多个月呈负增长状态,对整个工业PPI下降的贡献占70%-80%,亏损面达80%,去产能、清退“僵尸企业”任务繁重。与此同时,企业经营收益下滑与债务高企并存。2015年1至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增速同比回落2个百分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9%。
总体看,全球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和再平衡期,经济弱复苏、政策分化、走势分化趋势明显,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交叉感染风险增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加大了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难度。国内经济处于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机,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但“新常态”的方向和路径将进一步明晰化,未来经济有望保持在合理区间。
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金融市场不仅要做新常态的适应者,更要做引领者,通过深化金融改革,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服务经济新常态,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方面持续用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二、制定有序、长远、稳健的对外金融发展战略
一是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亚投行、金砖银行以及自贸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打开了我国对外开发的新局面。要鼓励和进一步提高人民币跨境贸易使用,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范围,减少贸易双方对美元的依赖,降低我国进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切实提高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及金融要素价格的国际影响力,扩大人民币双边互换机制的规模、范围和层次,深化本币使用的国际合作,引导和助推人民币成为国际投资和储备的重要货币。
二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面对美元目前的国际霸主地位,我国须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决定基础,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持“长期跟踪战略”,关注美国等重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保持美元在货币篮子中的适当比例,维护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相对坚挺的基本态势。同时,根据“三元悖论”,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性和资本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不能同时实现,我国须对诸多金融政策目标进行排序,按照渐进、自主、可控原则,统筹协调,在确保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基础上,稳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三是审慎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在新常态经济环境下,通过“金砖银行”、丝路基金等政府主权类金融机构的设立和走出去,带动和促进金融市场跨境互联互通;以及扩大境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对外投资,通过金融资本输出带动产能输出,化解过剩产能,都对资本项目可兑换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为防范风险,还是需要有清晰的目标指向和正确的时序安排。可借鉴我国经常项目自由兑换过程中以“有条件可兑换”作为过渡阶段的经验,加强对资本项目兑换进程的有条件管理和必要性把控,做到审慎稳步推进,依托国家雄厚的外汇储备,在外向型经济深化的同时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防止短期资本大规模跨境流动,给我国经济金融带来冲击。
四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规则制定。积极介入并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平台,参与国际经济与金融规则的修改与制定;与周边国家地区建立更为密切的经济贸易和金融联系机制,加强区域性自由贸易区建设,主动探索以合适方式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等全球组织,提升国际平台上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三、制定稳定、高效、安全的对内金融发展战略
一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方向,重点解决当前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改善金融市场结构,大力发展股票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健全金融体系,发展现代金融和民营金融,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健全融资担保体系。打破框框,创新服务,改善信用环境,缩短链条、减少不合理收费,有效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增强实体经济服务能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行业、新兴产业、中小企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
二是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推动利率市场化,完善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自主定价空间和定价能力。推进金融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加快民营银行的发展,打破垄断,鼓励竞争。规范和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发展普惠金融,扩大小微和涉农贷款,改进和加强“三农”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三是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与自主创新相适应的风险投资体制机制。借鉴美国硅谷风险投资的成功模式,完善资本市场的多层次建设,促进创业板、中小板市场的健康发展,引导新三板及区域性股权市场的规范发展,使之成为科技创新的孵化器、技术进步的成长摇篮,满足小微、高科技、民营等各类优质成长企业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推进股票注册制改革,着力提高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制度亲和力和灵活度,使之能够切实承载各类优质成长企业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成为经济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的发动机。
四是持续健全风险防范体制。新常态下一些趋势性变化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宏观调控重心转向防控系统性经济风险。需要综合运用金融等各种手段,建立健全化解风险的体制机制。重点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地方政府性债务、影子银行等重点风险监测、排查和整治,控制信托理财、抵押担保、贸易融资和民间借贷风险,遏制矿产资源集散地、房地产风险集中区、违法金融集结带等重点区域性风险。
总体上看,新常态下,对内对外改革开放都将呈现更高水平。但统筹对内对外两个大局,我们需要坚持“早上手、晚撒手”,“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场赛”的原则,牢牢掌握金融资源配置主动权,优先发展本土市场,提前练好内功,积极应对市场开放和国际竞争压力,站在历史高度,提升国家经济金融核心竞争力,为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