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yl23455永利官网副教授、博士)
“一带一路”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是双向促进的关系。保险业可以借助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拓宽投资和融资渠道,更好地通过市场化的风险管理与资金融通机制,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撑与保障。
一、 “一带一路”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双向促进
从2009年我国试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开始,到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践已经有6年的历史,在这6年中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主要表现在:人民币跨境支付比重不断上升,离岸市场逐步完善,资金回流机制逐步建立,全球人民币清算体系布局基本完成,银行间外汇市场先后实现人民币与多种货币的直接交易,货币的国际合作也进一步深化。2014年,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达6.55万亿元,同比增长41.6%;全球贸易中的人民币结算份额达到2.96%,全球资本和金融交易中的人民币份额达到2.8%。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 统计,2014年12月,人民币成为全球第2大贸易融资货币、 第5大支付货币和第6大外汇交易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它可以便利中国同相关国家的国际贸易和资本输出,帮助企业规避使用美元及其他货币带来的汇率风险。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升还能够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的资金融通,有效防范区域内金融风险,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加快区域内贸易一体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助推“一带一路”的贸易畅通和设施联通。
同时,“一带一路”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带一路”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货币的合作,新的金融服务机构如金砖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的设立,境外人民币结算网络的拓展及区域金融合作机制的形成,必将把人民币国际化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一带一路”建设也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地位:一是在贸易结算中将更多使用人民币。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9%,这些国家和中国的双边贸易额超过了1万亿美元,占到了中国外贸总额的1/4;二是在对外投资特别是在基础设施投融资、政府援助、政策性贷款中将更多使用人民币。
二、 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保险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面临着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和商业环境风险。按照中国信保国别研究中心的分析,“一带一路”沿线的64个国家的政府经济风险总体处在比较高的水平,风险按9类分级(1低9高),处在5-9类的有48个国家,占比为76%。这种状况说明“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离不开保险业的保驾护航。保险业可以通过市场化的风险管理与资金融通机制,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撑与保障。中国的保险公司也可借助这一发展机遇实现业务的国际化、规模的扩张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成为保险业发展和国际化的重要助推力。人民币跨境使用的范围扩大为“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企业的“走出去”铺平了道路,以人民币计价为基础的对外贸易,对外投资、海外并购等活动的规模扩大,会进一步扩大对跨境保险的需求,推动保险业务的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也为“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保险公司业务的开展和创新注入了新的元素:
首先,保险业可借助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保险公司可以针对“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保障需求,开发境外的人民币保险产品,为项目、货物、设备、技术、人员等提供以人民币计价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工程险、航运险、责任险、投资险、员工人身险等各类保险,帮助客户规避用外币带来的汇率、利率等风险,为客户带来更便利的保险服务。
第二,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保险投资收益水平的提升。中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狭窄影响了保险业的投资收益。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不同的离岸中心发行更多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股票和衍生产品。保险公司可投资于这些以人民币计价的产品,还可以成立基金,直接将人民币投资于海外的项目,这不仅拓宽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还能有效避免汇率的波动。
第三,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保险融资渠道的拓宽。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境外的人民币池子规模逐渐扩大,由于回流渠道尚没有完全放开等原因,香港等离岸中心的利率水平低于大陆的利率水平。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在离岸市场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和股票来获取较低成本的资金补充资本,提高偿付能力。
当然,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和人民币国际化也为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跨境保险服务的衔接、海外网点的建设、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等。中国的保险公司亟需加强能力建设,以有效应对新的挑战。